郑州肝病医院 > 脂肪肝 >

美食背后的健康隐患:吃得太好真的会引发脂肪肝吗?肝病医生高子敏深度解读

2025年10月25日 09:46:41 来源: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

 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,“吃得好”似乎成了生活品质的象征。然而,当我们享受着精致料理带来的味觉盛宴时,一种名为“脂肪肝”的代谢性疾病正悄然逼近。为此,我们专访了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,听他揭秘饮食与脂肪肝之间的微妙关系,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守护肝脏健康。

营养过剩:脂肪肝的主要推手

高子敏医生开门见山地指出:“现代人膳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高热量、高脂肪、高糖分特征,确实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高发的重要原因。”当每日摄入的能量远超身体消耗所需时,多余的热量便会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于肝脏细胞内。就像给汽车油箱加满了油却很少发动一样,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必然导致“库存积压”——脂肪在肝内过度沉积形成脂肪肝。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、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加工食品,以及含糖饮料等,都是加速这一进程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隐形杀手:看似健康的陷阱

很多人自认为选择了“健康食品”,却不知已落入另一个误区。例如某些标榜低脂的酸奶实则添加了大量蔗糖;号称天然果汁的产品可能含有超高果葡糖浆;即便是粗粮饼干也可能因加入植物油而热量飙升。高医生提醒:“这些披着羊皮的狼往往比显性的垃圾食品更具欺骗性。”它们悄悄推高我们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程度,间接促进肝脏合成更多脂肪。

代谢紊乱:多重因素交织作用

脂肪肝的发生绝非单一因素所致。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使能量消耗锐减,肌肉量不足进一步降低基础代谢率;昼夜节律紊乱影响褪黑素分泌,干扰脂质代谢平衡;慢性压力导致的皮质醇水平升高也会促使腹部脂肪堆积。高医生强调:“现代生活中常见的‘三高一低’模式——高热量饮食、高强度工作、高精神压力加上低体力活动,构成了诱发脂肪肝的完美风暴。”

逆转可行:早期干预是关键

值得庆幸的是,单纯性脂肪肝具有可逆性。高医生建议采取“三管齐下”的策略:首先是调整饮食结构,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选择优质蛋白来源如鱼类、豆制品;其次是保持规律运动,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抗阻训练;最后是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指标。对于已经出现转氨酶异常的患者,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肝药物辅助治疗。

预防胜于治疗:建立正确认知

高子敏医生特别呼吁公众破除两个常见迷思:一是认为只有肥胖者才会得脂肪肝,实际上瘦人也可能因代谢异常患病;二是觉得脂肪肝无关紧要,殊不知它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前哨站,后续可能发展为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甚至肝癌。他比喻道:“肝脏就像沉默的卫士,只有在受损严重时才会发出警报。”因此,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血液检测至关重要。

从餐桌到生活方式的选择,每一个决定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肝脏健康。正如高子敏医生所言:“最好的治疗方案永远是预防。”让我们从现在做起,用均衡的饮食、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筑起抵御脂肪肝的第一道防线,让健康真正成为生活的底色。

精彩图文